70年前,有这样一支队伍
他们从武安舍利塔下出发
途经8省65县,行程2500多公里
到达福建建瓯
这支队伍人数虽然只有4600多人
却在全国解放前后
接管了福建全省八分之六的政权
这支队伍的番号
虽然仅仅存在了不到一年
但他们克服水土不服
语言不通等重重困难
与当地人民
同甘苦、共命运,忘我工作
为福建的社会主义革命
和经济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这支队伍
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
长江支队胸标(资料配图)
70年后的今天,纪念长江支队南下福建70周年大会在我市隆重召开。来自河北、山西、福建等地的长江支队相关研究、联谊组织以及长江支队的后辈们共300余人聚集武安,回首峥嵘岁月,共话美好未来。
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研一处处长王林芳、邯郸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郑佩山、磁县长江支队历史研究会会长梁太平、福建省长江支队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张燕平以及我市政协副主席郝伟等出席大会。
会前,大家一同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出发地纪念碑前缅怀先烈。王林芳、郝伟、梁太平作为代表向纪念碑敬献鲜花。
大会开始,全体起立奏唱国歌。
郝伟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会的举行表示祝贺,向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
他说,此次大会的召开,不仅要深刻缅怀革命前辈的光辉业绩,更要学习他们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孕育出的不怕牺牲、不畏艰难、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随后,梁太平、张燕平,长江支队后代——被习总书记誉为“四有”县委书记榜样的原福建省东山县县委书记谷文昌之子谷豫东以及郑佩山分别作了发言,回顾总结了长江支队的光辉历史,弘扬了“听党指挥、一心为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长江支队精神。
梁太平
张燕平
谷豫东
郑佩山
“长江支队”是个什么样的队伍?它与武安究竟有着怎样的渊源?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尘封多年的历史。
1948年下半年至1949年初,解放战争进入决胜阶段。这一时期,我军以排山倒海、摧枯拉朽之势,一举夺取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全面胜利。面对中国未来的走向,毛主席发出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号召。
长江支队太行太岳干部南下福建行军路线示意图(资料配图)
守护胜利果实,巩固红色政权,亟需一批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干部。太行、太岳是解放较早的革命老区,在长期革命战争和工作中培养锻炼了一大批优秀干部。支援输送干部到新区工作,成为老解放区人民的光荣任务。根据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中央华北局决定:从太行、太岳两个老解放区选调4000多名干部,组建南下区党委、地委、县委、区委四级党、政、军、群成套班子随军南征。毛主席和朱总司令还亲切接见了长江支队负责人。
太行军区武装部全体欢送王副部长等五同志南下留念(资料配图)
选调的4000多名干部在武安统一集中,并在这里进行了近两个月的整训学习。通过领导动员报告、分组讨论,他们对当时的形势有了进一步认识,对新区政策也有了进一步了解。同时,学习了行军常识及各项业务知识。
太行区银行系统南下干部于阳邑镇(资料配图)
学习结束后,1949年4月21日传来了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发布的进军令,全体干部开始行军出发的准备工作。
4月25日早晨,在军号声中,4000余名“南下干部”怀揣着一颗赤胆忠心和建设新中国的使命担当,排着整齐的队伍,冒着绵绵春雨,从武安城舍利塔下出发,告别了武安的父老乡亲,踏上南下的征途。
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出发纪念地(资料配图)
至此,从河北武安开拔,到抵达福建境内,长江支队历时6个多月,先后穿越8个省65个县,行程2500多公里。到达福建后,他们迅速分成6个大队,奔赴福建各地,与福建人民一道投入到福建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中。
长江支队行军经河南汲县时受到群众欢迎(资料配图)
1949年8月17日福州解放(网络配图)
图片来源:《长江支队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