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历史研究
传承红色精神 激荡时代回响
来源:    浏览:13次     【字体:

传承红色精神   激荡时代回响——开设“传承长江支队精神”精品课程的心语体会

宁德市长江支队研究会     刘玉

 

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这支承载着忠诚、信仰、热血、担当的革命队伍,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不朽的篇章,其光辉的历史是矗立在八闽大地上的一座精神丰碑,是中国革命史册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了让这段国家记忆永不褪色,为了让长江支队的精神代代相传,为了让“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长江支队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光芒,我作为宁德市长江之队研究会的会长,肩负着研究会同仁的重托,一方面不断搜集挖掘长江支队史料、讲好长江支队革命故事,另一方面“致力于理论提升”,为打造“长江支队精品课程”做出努力。

首先,从“新形势下中央的战略布局;新形势、新使命的历史性挑战;烽火岁月血与火的考验与洗礼;理想与信念的力量;适应新形势,全面提升政治水平”等5个方面,宣讲了长江支队的诞生以及“选择我们的父辈成为长江之队的战士这是历史的必然”。

接着,从“接管政权、建党建制;剿匪反霸;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丰义建设(农林牧副渔) ”等5个方面,宣讲了“作为长江之队的战士,我们的父辈的历史贡献”。

最后,从“长江支队精神的时代特征、长江支队的精神价值”两个方面宣讲了“长江支队精神薪火相传”的重大意义。号召大家要铭记这段历史,铭记这段用长江支队精神凝聚的国家记忆。特别是在当今社会“理想和信念”的教育中,它有着巨大的形象感染力、精神吸引力和行动号召力。

如何让红色故事更生动、更贴近当今的时代以及当代人的心灵,也是我们不断探索的课题。我们尝试用多媒体技术还原历史场景,邀请亲历者或后代分享真实故事,甚至结合实地研学,让听众身临其境。每一次创新,都是为了让红色精神“活”起来,让年轻一代真正理解并传承这份宝贵的遗产,不仅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力量。

精品课程开设以来,我们走进党校、机关、学校、社区,向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的听众讲述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赓续历久弥坚的精神。实践证明: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的队员们无愧于“历史的选择”,无愧于“党的信任”,无愧于“人民的期待”。

每每宣讲到这里,我的眼里都饱含热泪,我的心中就会有一种炽热的情愫在弥漫,有一种深深地感动在升腾,有一种崇高的力量在呼唤“听党指挥,一心为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团结友爱,清正廉洁”,就是这支队伍用半个多世纪奋斗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更让我欣慰的是,无论是长江支队的队员们还是党员干部以及青少年,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长江支队老队员每每回忆起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眼含热泪;党员干部以及青少年的眼神中则闪烁着仰慕与崇敬的目光。每一次讲座,我们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一次信仰的加固、一次使命的再出发。

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让我们更加确信: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而传承是最好的纪念。

一、讲台即阵地:在历史深处汲取信仰伟力

站在党校的讲台上,面对的是肩负着引领发展、服务人民重任的党员干部。我深知,讲述长江支队的历史,绝非简单的故事复述,而是要挖掘其蕴含的磅礴精神力量,使之成为滋养新时代奋斗者的源头活水。当我讲述长江支队队员们为了响应党中央毛主席“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令,义无反顾地告别太行太岳的故土,历经艰险、徒步数千里挺进福建时;当我讲述他们“听党话,跟党走”,在陌生复杂的闽东环境中,克服语言障碍、水土不服、匪患猖獗等重重困难,依靠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对党的无限忠诚,扎根下来、发动群众、剿匪反霸、建设政权时……我仿佛穿越时空,触摸到了那份滚烫的初心与如磐的信念。这份信念,穿越七十余载风雨,依然能在党校的课堂上引发强烈的共鸣。我清晰地看到学员们专注的眼神中流露出的震撼与敬仰,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信仰力量在无声传递。

在党校这个锤炼党性的熔炉里,讲述长江支队的故事,就是在为党员干部补足神之“钙”,深刻理解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让党员学员们他们深刻理解“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奉献什么”的根本问题。

二、精神即桥梁:在时代坐标中寻找价值共振

长江支队精神的核心内涵,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一脉相承,与当前加强党的建设、推进伟大事业的现实要求高度契合。在讲座中,我着力将历史的“老故事”讲出时代的“新味道”:

“听党指挥”的绝对忠诚,引导学员思考如何在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面前,始终做到对党忠诚、维护核心、令行禁止。

“服务人民”的赤子情怀,重温前辈们与闽东人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生死相依的鱼水深情,启示学员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永葆公仆本色,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

“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回顾他们在极端困难条件下自力更生、勤俭建政的感人事迹,激励学员在新征程上保持昂扬锐气,勇于攻坚克难,厉行勤俭节约。

“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讲述长江支队老队员为福建解放和建设事业献出青春乃至生命的壮举,引导学员思考个人与集体、奉献与索取的关系,涵养“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

每一次,当我结合当下全面从严治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热点话题,阐释长江支队精神的现实指导意义时,都能感受到学员们若有所思的点头和会心的眼神交流。这证明,伟大的精神从不过时,它能在历史的回响与时代的脉动中找到最精准的契合点,激发出强大的内生动力。

三、传承即责任:在躬身实践中赓续红色血脉

每一次讲座结束,收获的掌声与交流,都让我深受鼓舞,也更添责任。我深刻体会到:

传承是双向奔赴的滋养。在讲述的过程中,我自身也一次次被先辈的事迹所震撼,被学员的思考所启发。教学相长,让我对长江支队精神的理解更加深邃,对传承的责任感更加炽热。

传承需要与时俱进的方法。面对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学员,我不断探索更有效的讲述方式:运用珍贵史料图片、播放历史影像片段、引入亲历者或后代的深情讲述、组织学员进行主题研讨……力求让历史“活”起来让精神“动”起来,真正入脑入心。

传承呼唤知行合一的实践。讲座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学员们能将这份精神力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当听到有学员在课后分享,将长江支队精神融入自己的工作实践,在乡村振兴一线更加担当作为,在服务群众中更加用心用情时,我感到无比欣慰。这正是传承的价值所在——让革命精神从历史的丰碑上走下来,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澎湃动能。

大江流日月,慷慨歌未央。传扬长江支队精神,是一项光荣而神圣的使命。我愿继续做一名执着的“播火者”,将长江支队精神的火种,播撒在更多党员干部和青少年的心田。我相信,只要这精神之火不灭,那穿越时空的忠诚信仰、为民情怀、奋斗意志与奉献精神,就必将薪火相传,汇聚成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在闽东这片红色热土上,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中,绽放出更加璀璨夺目的时代光芒!

长江支队的旗帜永远飘扬,不朽的精神血脉永远奔流!

 

      
上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7-2024 宁德长江支队 (www.ndcjzd.com) 宁德市长江支队研究会   版权所有  闽ICP备19021258号-1
电话:0593-2883688 传真:0593-2883688 地址: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署前路14号3号楼
法律声明    技术支持:海峡四度
  • 微信二维码
  •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