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回顾历史
我的文艺生活
来源:    浏览:2272次     【字体:

我是1939年秋天随父母逃难到陕北米脂县的,米脂县在延安北部,属陕甘宁边区。1944年春我考入了陕甘宁边区米脂中学(现陕西省米脂县中学)八班学习,它是边区培养干部的学校。当年7月中共米脂县委决定成立米脂县文工团,我和几位同学被抽到文工团当演员。当时我是团里的骨干演员,每场演出都要参加,因为我的嗓子亮,唱得好,被誉为团里的“金嗓子”。

我们文工团的活动是配合党的中心工作进行的,当时米脂县县委书记冯文彬同志对文工团工作非常关心,经常询问团里的情况。延安鲁艺学院也派人来团里帮助排练节目,进行业务指导。后来边区政府进行精兵简政,文工团建制也有了改变。组织决定我们几个年幼的同学(当时我15岁)回到米脂中学读书,并开展“米脂中学宣传队”的工作。

1946年,解放战争开始了,为配合战争形势的需要,我们必需到新的解放区去进行宣传,于是学校把宣传队改成文艺班,一边学习一边工作。

1947年2月初,米脂中学宣传队在戴路老师的率领下奔赴新解放区镇川、响水、横山、子洲等地巡回演出,受到所到地群众的热烈欢迎。《延安解放日报》专门为我们的下乡活动写了报导说:“该队队员都是米中学生,每次出动都是自己背着背包,每天走很长的路,晚上演剧,他们紧张而愉快的工作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甚得各方的称赞”。

1949年渡江南下,我在长江支队六大队一中队组织组任干事,到福建后,当年10月福安地委组建了福安地委文工队。南下干部有袁继周(队长)、刘正统(指导员)、李秀云、赵学功和我参加。同时吸收了南下服务团和当地热爱文艺工作的青年,还有当地少数著名的老艺人。后来因为我怀孕不能下乡演出,便调回福安县工作。

1954年调离福安,参加国家水利水电建设工作。1978年调到郑州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工作,1984年离休,离休后参加了河南省老干部合唱团达12年。我参加独唱、小合唱和大合唱,经常参加河南省举办的各种节日及庆祝活动的演出。

1996年我们合唱团参加了国家在北京举办的首届老干部合唱比赛,还获了奖。在此期间,1987年8月我返回陕北米脂县参加米中60周年校庆活动,同学们相会格外高兴。从乌鲁木齐回来的王老师看到我第一句话就说“我们的明星回来了!”。在校庆的晚会上我演唱了《兄妹开荒》和《绣金匾》,我仿佛又回到了当年。

2012年10月于郑州  

      
Copyright@2017-2024 宁德长江支队 (www.ndcjzd.com) 宁德市长江支队研究会   版权所有  闽ICP备19021258号-1
电话:0593-2883688 传真:0593-2883688 地址: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署前路14号3号楼
法律声明    技术支持:海峡四度
  • 微信二维码
  • 微信二维码